一条条高标准的“四好农村路”,连接着大山内外; 一栋栋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楼房内,安住着万千群众; 一所所新建的现代化校园里,传出孩子们琅琅读书声; 一座座标准化的养殖暖棚里,牛羊膘肥体壮 …… 从临夏市出发,沿着康临高速公路约40分钟车程,记者来到了位于洮河岸边的广河县。在这里,最美的画面莫过于大家绽放的幸福笑脸。展现在眼前幸福、和谐的一切,无不记录着该县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轨迹。
广通湖公园一角
统筹推进
汇聚民族团结进步的磅礴力量
广河县总人口30.16万人,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回、东乡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基于这一县情实际,该县自动加压,将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和长远性任务来抓,坚持以“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创建工作统揽民族工作全局,健全完善领导机制,明确了“两年强基础、一年见成效、一年创先进”的“211”创建目标,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指导、党政部门齐抓共管、县乡村三级联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新格局。 该县统战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县上主要领导多次就创建工作做批示、提要求、促落实,去年以来,县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听取民族宗教和创建相关工作10多次。同时,建立完善创建工作考评机制,细化考评体系、加强目标管理,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双向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机制。
突出重点
各族群众携手共奔小康
今年开春,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广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自此,广河县甩掉了“贫困帽”,告别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 这一喜讯随着春风迅速传遍该县的每一个村庄。干部群众在分享脱贫摘帽喜悦的同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以前住在山上生活困难,交通不便,看病、上学、打工很不方便。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挣钱的门路也多了。”从官坊乡槐沟村搬到县城水岸花苑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的杨哈开激动地说,以前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种地,走出大山、脱贫致富是他们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愿望。今年,依靠党的易地搬迁好政策,一家5口人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不仅给了我4万元危房补助款,还让我享受了产业扶持资金。今年我养了200多只羊,挣了10万多元。如今,我已脱贫,整个人都精神了!”城关镇牟家窑村12社村民马文云高兴地说。
易地搬迁安置点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走进广河县,不论是大街小巷,还是文化广场,不论是公路两旁,还是机关、企事业单位,民族团结专题的标语、宣传画等随处可见。
民族团结进校园
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该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以“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创建工作为重点,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政策法规“百场万人”大宣讲、送文化下乡演出等活动,在乡镇、县直机关、企业、学校等各行业各部门深入开展“邻里一家亲”“携手共同奔小康”“童心向党·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互助”等宣传教育活动,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在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让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在此基础上,该县还紧扣“十进”示范创建标准,精心筛选打造示范典型,以点带面,多点开花,纵深推进。阿力麻土乡以古城村为重点在三蒿路沿线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各族群众宣传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知识;齐家文化博物馆突出齐家文化旅游名片,通过“走进课堂+线上教育+社交活动”模式,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县税务局将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党建、业务工作相结合,设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岗,开展民族平等互信教育;县火红小学创新方式方法,突出人文情怀,开展“爱我火红、爱我广河、爱我中华”宣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激发和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民生为本
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以前的篮球场是个土场子,跑几步就尘土飞扬,一场篮球打下来全身都是土,村里很多喜欢篮球运动的群众都到别的地方去打球。自从2016年新的村委会修建起来,有了新的标准篮球场,环境好了,来这里打篮球的人也多了。大家在一起聊天、打球,不但增进了感情,村里的发展环境也更和谐了。”城关镇十里墩村群众沙有华开心地说。
“讲文明、行礼仪、宽待人、严律己;跟党走、志不移、务正业、谋生计;同富裕、多学习、爱集体、爱国家……”十里墩村委会围墙上的一条条村规民约,不断警醒着村干部时刻要为群众着想,以增进村民福祉、团结村民为主责,促使村民团结友爱,一起脱贫致富。
发展养殖致富
该县将民族工作与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三区三州”等各类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实施总投资23.4亿元的旅游扶贫大通道项目,投资近3亿元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累计投入1.8亿元实施基础母畜整村奖补工程,在51个贫困村和12个山区边缘非贫困村整村奖补基础母牛1.3万多头。同时,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群众2820户1.4万多人,硬化农村道路1100多公里,通村道路硬化率达100%。新建和改造中小学12所、幼儿园5所,102个村实现了标准化小学、幼儿园全覆盖。
责任编辑:韩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