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五字诀” 打好“调解牌”
——临夏县姚川村化解矛盾纠纷及信访积案“有一套”
近年来,临夏县韩集镇姚川村因建设、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积案较多,案件呈现时间跨度大、涉及部门多、调处困难大等特点。今年以来,姚川村建立起党委政府指导调、村“两委”主动调、三级网格长随时调、乡贤能人协助调、司法单位专业调的“五元调解”机制和以“事”“情”“气”“理”“法”为内容的“五字”法,全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及信访积案,收到了良好效果。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45起,其中重大纠纷及信访积案15起。
走访调查 说“事”明理
几年前,姚川村群众杨某因县城建设拆迁时,宅基地征迁,后因铺面安置位置一事未能达成协议,甚至引发上访。今年以来,镇村社干部多次入户走访、深入调查核实,再次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全方位了解诉求的经过和未能解决的根源,拿出切实可行的意见,用好“事”字诀,最终达成货币补偿的安置协议,该事件得到稳妥处置。
姚川村在调解中注重提前做足功课,首先搞清楚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发生的背景及来龙去脉,掌握苗头和趋势动态,特别是对事的根源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脉问诊,精准判断,开方化解,从而达到稳妥处置的目的。
换位思考 以“情”感人
多年前,姚川村群众王某因修建状元府被征占土地3亩,后因修建的商铺底价太高,未能及时解决她的要求,王某多次上访。对此,镇村及时成立了化解专班,指定专人,多次上门帮办一些实事,心怀感情去说事、去化解,最终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化解,收到了良好效果。
姚川村工作人员在调解矛盾工作中,始终坚持换位思考,念好“情”字诀,打好感情牌,带着深厚感情,站在当事人的立场,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去处理每一件矛盾纠纷,从而梳理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当事人心服口服,化解得也就比较彻底。
纾解心结 “气”顺事了
之前,姚川村群众苏某因2015年在临街铺面的二楼抢建彩钢房5间,后镇上对彩钢房进行了强拆。因苏某心中有“怨气”,使得铺面征迁一事一直未能谈妥。今年以来,镇上及时组织各方力量上门谈心,用诚心上门化解,用诚恳的语言理顺心中之气,让苏某疏散心气,利用15天时间签订拆除协议,通过用好“气”字诀,把长达5年的问题得到了稳妥化解。
姚川村坚持用诚心换效果,注重改进谈话方式和合适的语言来打动当事人,千方百计帮助当事人理顺胸中之气,纾解心结,不钻“牛角尖”,捋顺情绪进行调处,往往取得了理想的调解结果。
析事评理 以“理”服人
群众马某、蔡某有临街4间商铺,由于需要开发利用,自2012年开始,镇村社干部多次上门商谈拆迁事宜,次数多达上百次都未果。今年,姚川村转变工作思路,从“理”字入手,充分利用评理团进行说事,摆事实讲道理,从事情的合理性出发,优化解决方案,最终得到成功化解。
姚川村搭建矛盾纠纷说理平台,成立了老党员、老干部为主的评理团,在认真聆听当事人的理由和诉求后,讲清楚道理,讲透彻诉求是否合情合理,在当事人情绪缓和的情况下,晓之以理对当事人合理的诉求进行调解。
法润民心 依“法”调解
几年前,群众鲁某的4间商铺在县城的人行道上,依法依规进行了拆除,但是鲁某一直表示不服。今年以来,镇司法所、律所等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宣传政策和法律,讲法说法,规劝引导,最终达成了拆迁协议,综合运用“法”字诀,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姚川村以国家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社会公德为依据,坚守原则底线,消除纷争。同时,将法律法规的宣传融入到矛盾纠纷的调解过程中,达到调解一事、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陈孝志)
责任编辑:韩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