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康县,山青水绿,百花绽放……
4月19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大型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康县长坝镇福坝村,曲径通幽的小巷、古香古色的民俗、别具风格的农家小院,一幅古朴静美、人文底蕴和乡土气息十足的乡村美景尽收眼底。
福坝村位于海拔2480多米的龙王山下,周边山高林密,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人居环境‘脏乱差’。”福坝村党支部书记权连华说,2014年以前,村里基础设施差、经济发展滞后,贫困发生率高达53.7%,是远近闻名的“烂泥村”。
近年来,福坝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民宿深度融合,全面实施人畜饮水、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彻底改善了人居环境,建成了“基础设施好、生活环境好、保障服务好”的新型美丽乡村。
昔日的“烂泥村”,而今成了乡村旅游景点。“环境美了,游客来了,村民的腰包鼓了,日子也红火了。”权连华说。
2020年,随着“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会址项目落地康县,福坝村作为主场馆的“后院”,按照“国际范、甘肃味、乡土情”的思路,将生态环境、民居风貌、农耕文化、乡土气息等元素结合起来,建成了集“康养休闲、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多元富民产业示范型美丽乡村,走上了“业兴人和、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通过挖掘乡土文化、风土人情,加强乡村原貌和古民居、古坊的保护,复原当年的知青大院、酒坊、豆腐坊等场所,找回了村子的‘土味’。”据权连华介绍,村集体流转整合了50亩土地、25座闲置的老旧农家院落、260间房,改造建成了特色民宿、咖啡馆、电商超市、小吃店,推动乡村旅游向高端、生态、精致、特色方向发展。如今,一户一品、一处一景、一景一韵的美丽乡村正在逐步形成。
卖杂粮面、罐罐茶、馓饭、现磨咖啡……盘活了乡村“沉睡资产”,福坝村村民在家门口当起了“小老板”,每年5至10月旅游旺季,村民户日均收入可达1000余元,依托家门口的资源吃上了“旅游饭”。
与此同时,福坝村同步发展核桃、香菇、花椒、中药材、蜂蜜、猪、鸡等多元富民产业,确保了村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
驻村干部冯彩霞说,为让更多村民走上产业发展的“富路子”,近几年,福坝村按照“全域旅游、川坝蔬菜、半山林果、高山药材”的产业发展思路,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着重解决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渠道等农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持续打造田园综合体。
截至目前,福坝村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龙头企业3家,解决就业78人,带动周边1600户农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帮助农户销售中药材3600万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实现了乡村美、农民富、产业旺的完美升级。2020年,福坝村荣获“全国休闲农业示范村”。
福坝村的美丽蜕变,仅仅是康县近年来持续有效盘活乡村旅游资源、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350个行政村、1642个自然村已全部建设了美丽乡村,一个文旅融合的全域乡村旅游大景区正在悄然形成。(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瑞军)
责任编辑:韩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