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个方面的要求,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
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 以规范的程序、科学的决策维护重大公共利益、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是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和各方面,履行决策法定程序,增强公众参与实效,提高专家论证质量,坚持合法性审查,防控决策风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规范的程序、科学的决策维护重大公共利益、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2月2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 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要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 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我们要增强依法执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开展工作,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各级党委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履行对本地区本部门法治工作的领导责任,找准工作着力点。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坚定不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坚定不移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8月19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 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我们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 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突破
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要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裁决等活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严肃处理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和人员。
——2020年5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 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积极主动履职,抓好任务落实,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 法治政府建设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对示范创建活动的指导,杜绝形式主义,务求实效。
——2019年2月2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 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政府是执法主体,对执法领域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压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老百姓深恶痛绝,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会决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2014年10月20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 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
各级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
——2014年5月26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 依靠法治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要发挥法治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既要重视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固定转变政府职能已经取得的成果,引导和推动转变政府职能的下一步工作,又要重视通过修改或废止不合适的现行法律法规为转变政府职能扫除障碍。只有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依法行政,才能更好把政府职能转变过来。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2013年2月28日,在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 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
要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教育培训,严格监督管理,规范权力运行,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0年8月26日,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
● 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
民事案件同人民群众权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各级司法机关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要加强民事司法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
——2020年5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 努力提升执法司法的质量、效率、公信力
要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提升执法司法的质量、效率、公信力,更好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 抓好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
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关司法公正高效权威。要抓好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真正“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 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把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追求效率同实现公正、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2019年5月7日至8日,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
要坚持司法体制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坚持符合国情和遵循司法规律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攻坚克难,坚定信心,凝聚共识,锐意进取,破解难题,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15年3月24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 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
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
要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 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依法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权益,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 发挥社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宪法法律,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基层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培育社区居民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意识和习惯,使大家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014年11月1日,在福建调研时的讲话
● 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
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培育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自觉抵制违法行为,自觉维护法治权威。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要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和法治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 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
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2020年5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 夯实依法治国社会基础
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社会基础。
——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 加大对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等行为惩处力度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对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等行为惩处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
——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 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没有道德滋养,法治文化就缺乏源头活水,法律实施就缺乏坚实社会基础。在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
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2013年2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声明:本文转自“求是网”,在此致谢!
责任编辑:韩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