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全面依法治省实践开创崭新局面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法治保障;百姓平安福祉,靠的是法治守护。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全面依法治省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省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一体建设法治甘肃、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依法治省实践开创崭新局面,全省法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2021年,人民群众对全省法治建设满意度总体评价为83.93,较2017年提高了15.35,广大群众法治获得感显著增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夯实依法执政根基
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五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全面依法治省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依法执政的根基进一步夯实。
2018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成立后,省委组建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制定出台委员会“两规则一细则”等10多个制度文件,对全省法治建设进行系统谋划、周密部署。
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我省及时召开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采取建基地、强机制、深解读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不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全省各地举办法治培训班、研讨会1200多期、8万多人次参加,开展法治宣讲活动1500多场次、14.1万多名党员干部接受教育,27万多名党员干部通过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平台学习提升,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局面。
省委切实加强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制定出台《法治甘肃建设规划(2021—2025年)》《甘肃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甘肃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勾勒出明晰的法治甘肃建设的“施工表”“路线图”。
五年来,在各级党委的组织领导下,全省构建起上下贯通、条块联动、运行高效、规范有序的法治建设工作机制,推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力促领导干部树牢法治信仰、提升法律素养、依法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压茬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开创了法治建设崭新局面。
深化重点领域立法
提升良法善治水平
“表决通过!”
2018年11月29日,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条例》的制定,填补了我省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地方立法空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五年来,我省地方立法工作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工作和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断深化重点领域立法,持续提升良法善治水平,切实加强法规动态清理,制定、修订、废止了一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用高质量立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注重民生领域立法,让立法饱含“温度”。按照“小切口、真管用、有特色”的思路,制定、修订了一批与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诸如修订的《甘肃省就业促进条例》《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作出了一系列保障改善民生的规定,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温暖。
加强环保领域立法,彰显立法“力度”。着眼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地方立法全覆盖,制定、修订了一批与生态环保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诸如制定的《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修订的《甘肃省河道管理条例》《甘肃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等,以更大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造福子孙后代。
强化改革领域立法,体现立法“加速度”。为破解改革发展深层次难题,加快制定、修订了一批与改革发展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诸如修订的《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聚焦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在财税支持、融资促进、创业扶持、权益保护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规定,完善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制度体系。
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省级地方性法规123件,审查批准市州法规、单行条例98件,涉及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社会治理、营商环境等方方面面,充分发挥了立法的引领推动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每一次立法,都是时代命题的回应、人民智慧的汇聚、法治建设的跃升,夯实了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基石。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为政者须率先奉法。各级政府厉行法治、依法办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省的关键。
五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紧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目标,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甘肃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提高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日益健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能力和厉行法治、依法办事水平持续提升。
“真是没想到,只需提前在网上申请注册,营业执照就拿到手,真是最多跑一次。”前不久,准备开办商贸公司的兰州市民刘嘉年在城关区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大厅领取营业执照后感慨地说。
刘嘉年的“没想到”得益于我省坚持不懈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牵引,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的成果——
深入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依法取消、调整、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各级政府行政效能显著提升。2021年,省级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1项,为近年力度最大。
深入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全面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进一步减少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繁琐证明”,实现省市县全覆盖,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耗时长、办理难问题。2021年,全省办理告知承诺事项260余万件,减少证明材料600余万份。
大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行政处罚“两轻一免”清单制度,对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处罚,对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不断释放行政执法的温度善意,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2021年,全省累计办理“两轻一免”案件12.3万件。
开展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在全国率先推行行政柔性执法,公布“两轻一免”目录清单事项859项,从制度层面为推进柔性执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全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综合运用指导、建议、提醒、劝告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办理行政执法案件47.3万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市场监管、生态环保等六大领域组建成立综合执法队伍,推动215项行政执法事项下放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框架体系初步建立。出台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规则,有效防范有案不移、有案难移等问题,各级行政执法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务实举措赢得群众赞誉。
……
五年来,我省着力提升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水平,纵深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全面贯彻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提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社会充满期待。
五年来,为不断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全面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保障“及时的公正”,防止“迟来的正义”,全省政法机关不懈努力,持之以恒深化政法领域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紧紧抓住司法责任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健全完善党委政法委指导监督体系、政法系统内部责任体系和外部制约监督体系。制定《甘肃省执法司法责任体系建设任务清单》,确定“政法各系统+智能化监管”7大责任体系,23项主要任务,339项具体举措,形成分系统分层级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精细化考评工作机制,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成立省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出台辅警管理条例,依法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民事诉讼程序简繁分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司法便民利民举措释放的“法治红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实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健全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犯罪指控体系,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
加快推进政法智能化建设应用,在全省建成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累计办理危险驾驶等6类案件1.6万件,实现案件全过程网上流转、执法全链条监督管理;“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和法律服务“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政法工作手段和模式变革加速推进,执法司法为民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五年来,全省政法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构建集成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决定、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群众有所呼,司法有所应。全省司法改革不断聚焦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要,带给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满足群众法治需求
“村里如果有个‘法律明白人’,对村民和村集体来说太重要了……”在陇原大地的广袤农村,参加“法律明白人”培训已成为热门话题。
为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满足群众法治需求,我省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作为夯实法治社会基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聚焦高价彩礼风气仍需扭转、农村法治意识薄弱、基层法治力量不足等薄弱环节,推动农村地区尊法守法成为共识,崇德尚法成为常态。2021年,全省33.2万余人次参加了“法律明白人”培训。
从“七五”普法到“八五”普法,全省各地深入推进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打造了一批法治长廊、法治广场、法治公园、农家书屋等普法阵地,培育了“巧儿说法”“飞天普法”“陇姐说法”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品牌,搭建起以“甘肃丝路法雨”公众号为牵引的新媒体普法矩阵,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民法典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干部群众法治素养整体提升。
五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广泛深入推进基层法治实践,让法治社会建设充满活力——
组织开展法治扶贫“十项行动”,推动全省1.7万多个村(居)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法治力量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
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现已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0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89个,夯实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础;
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培育了一批全国和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年均排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20余万件;
加快“12345”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建成96个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81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配备智能服务终端,让群众享受到均等性、普惠性公共法律服务;
……
近年来,省委依法治省办每年组织实施10件省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带动市县两级每年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1000余件,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群众法治需求,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筑牢了法治社会建设基础。(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剑强 张 萍)
责任编辑:韩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