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邓仲祥)自疫情发生以来,和政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各项决策部署,在毫不放松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劳务输转、企业复工复产、技能培训等工作,全力保障群众稳定就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推动务工就业,在组织劳务输转上发力。始终把劳务产业作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在对疫情防控重点人群严格管控的同时,按照“分批有序错峰”的要求,对所有外出务工人员,由乡镇、卫生院、村委会三方审定,开具《和政县外出经商、务工、入学人员证明》,杜绝“带病”务工,安全有序组织富余劳动力返岗和外出务工,全力满足群众务工需求。积极加强与厦门市集美区协调联系,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点对点输送,并按照劳务输转奖补政策给予差别化、阶梯式补助,鼓励群众外出务工、长期务工和稳定务工,目前已有171名务工人员通过统一包车的方式直接送往用工企业,避免了途中与其他人员的接触感染。
鼓励就近就业,在推动复工复产上发力。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制定“一企一策”疫情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在确保人员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分类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引导企业尽量聘用本地劳动力,逐步解决群众务工难问题。对有利于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的和政县华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松树村扶贫车间等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企业、扶贫车间深度挖掘劳动力内需,就近吸纳剩余劳动力就业,把企业社会责任体现在促就业、保民生上。截至目前,华龙乳制品、星月商贸、宁和春酒厂等10家企业复工复产,甘肃陇辉丰循环农业开发公司、厦琳鞋业等4家扶贫车间复工,共吸纳就业539人。
引导自主创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发力。及早谋划筹备,大力调整种养殖业结构,鼓励支持返乡群众就近创业,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式,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富余问题。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及产品特色、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分类指导等原则,动员群众将家庭空闲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通过自主选择产业、自主确定规模、自主经营管理,进而有效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实现“短平快”增收。大力扶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水果玉米、中药材、羊肚菌、赤松茸、藜麦等特色优势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积极发动县内养殖企业扩大养殖规模,建立“由群众分散养殖,企业保底收购,群众赚取养殖收益”的养殖新模式,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最大程度降低疫情造成的影响,巩固脱贫攻坚产业基础。今年,全县计划种植油菜15万亩、玉米6万亩、小麦5万亩、藜麦5000亩、马铃薯3万亩。
强化就业技能,在创新培训方式上发力。鼓励县职校、社会培训机构、企业等机构创新举措,扎实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为疫情过后实现高质量就业打好基础。实行企业在岗培训费补助政策,在做好企业、扶贫车间有序安全复工复产的基础上,对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的培训费用通过就业补助资金直接奖补给企业。推动技能培训服务向移动智能终端、自助终端等延伸,提高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可行性,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引导广大群众通过电话、微信、QQ等媒介,或下载“云上智农”手机APP,登陆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科讲堂》、甘肃农业信息网《实用技术》专栏,以及利用农广之声和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信息化网络工具,开展在线学习、广播试听和电话咨询,使广大群众在疫情期间转闲为学,群众不出户、不离家就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和技术,以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责任编辑:韩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