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在临夏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夏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笃定实干、团结进取,以感同身受的情怀促进民生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接续不间断推送的“民生大礼包”,让群众时刻感受着来自政府的浓浓的“温度”。
这些年来,临夏市源自公平、均衡的教育诉求,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加强城乡统筹,深化教育改革,各级各类教育实现健康、和谐、有序发展;这些年来,临夏市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群众的健康水平逐年提高。
过去短短一年,临夏市新增学位5060个,新招录教师355名,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城乡全覆盖;普职比大体相当;学校在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个性化成长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城乡居民医保、养老缴费率分别达到96.7%、97.5%,普通患病群众“看好病、少花钱、少负担”的就医诉求得到保障,小病不再拖,大病不再扛,重病能治愈的医疗事业发展现状,加码群众健康幸福感。
教育、医疗卫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正因如此,临夏市委市政府始终心怀“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情怀,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和“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把群众幸福的笑脸当作最大的褒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百姓,始终牢牢把握人民群众新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调整完善布局规划,优化结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全面改善条件,提升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真金白银的投入、务实有效的举措……一组组数据,一个个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展示出了临夏市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绩。
在教育方面,学前教育跨越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招录安置高校毕业生439名,投入1.7亿元建成使用红园路小学、师范附小等11所中小学幼儿园,调整交流教师213名,州上划转近200亩国有土地资产大力支持全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工作迈出新步伐。
在医疗卫生方面,临夏市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围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实施统筹协调发展战略,强化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市医院迁建项目有序推进,新招录医技人员32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巩固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卫生健康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健康红利:群众看病更快捷、住院更省心,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医疗网络遍布河州大地,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5月21日,临夏市“两会”胜利闭幕。大政方针已定,发展蓝图已绘,标思路已明目,下一步,临夏市将全面贯彻落实《临夏州关于促进教育事业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严格落实新建小区配建幼儿园措施,全力抓好总投资11.34亿元的河州中学、第四中学、风林小学、前河沿东路小学、瓦窑村幼儿园等17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项目及150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学位1.8万个,着力破解“乡村弱、城市挤”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配齐配强教育教学设备,突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和校园文化养成,继续有针对性地加大教师调配交流、招录培训和“三名”注26培养力度,招录农村特岗教师58名,开展各类教师培训5000人(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规范民办教育,推动各类教育均衡提质发展。
继续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临夏建设。认真梳理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经验和不足,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等医疗法规的宣传普及,启动编制全市“十四五”疫情防控体系规划,建立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防控协同机制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加快实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医院、民族医院发热门诊改造建设等项目,全力加快市医院二期建设步伐和市医院、民族医院搬迁进度,新增床位350张,持续加强医技人才引进、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妇幼保健和地方病防治等工作,不断提高依法科学防治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一串串铿锵有力的数据背后,是不断升温的“改革力度”和“民生温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发展的终极目的,事关群众的幸福感。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进一步强化民生保障、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推动临夏市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讯员 李洋洋)
责任编辑:韩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