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落下一户一人,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显然,“清零”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方向,也是目标。眼下,临夏市聚焦脱贫攻坚工作中的 “硬骨头”、未脱贫人口、边缘户等返贫风险高的群体,扎实抓好脱贫攻坚任务扫尾、巩固提升等关键环节,以“拼命三个月、大干九十天”的作战姿态,在全市范围内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挂牌作战工作,以“一针见血式”的监督助推脱贫攻坚,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让“归零”音符奏响脱贫防返贫最强音。日前,临夏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来到折桥镇慈王村,对折桥镇脱贫攻坚挂牌作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
临夏市折桥镇大庄村位于折桥镇北部,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3户836人,贫困发生率68.08%。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今年以来,折桥镇流转农户土地2054.9亩,采用高效农业,搭建钢架拱棚4000个,用于西瓜种植,而流转土地的农户可以收到每亩1500元的租金。如今,折桥镇大庄村西瓜苗繁育基地里,小西瓜苗已经着急的“探”出了头。
据了解,在基地打工的建档立卡户,除了每天的工资收入,只要在基地坚持干满六个月,就可以享受每人3500元的政府务工补贴,该基地目前已经吸纳了周边建档立卡户7人。冯学儿是大庄村2014年的建档立卡户,2015年顺利脱贫,现在在家门口的西瓜基地打工,尝到了产业扶贫“甜头”的同时,实现了就近就业和顾家创收两不误。
临夏市折桥镇大庄村巩固提升户 冯学儿:我们在2015年脱贫以后,党的扶贫政策还是给予我们支持,现在,我们的大庄村盖起了西瓜棚,我们每天上班9个小时,有80元的工资。在家门口打工,还能顾上家里,这样挺好的。
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兜底保障,扶上马后再“送一程”,是解决这类群众实际困难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临夏市折桥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金玉麟:截至目前,我们大庄村只剩了六户未脱贫户,共十五人,这六户中有生病的、劳力缺少的,都有特殊原因。像今天来的这户人家,户主是马尕米(马玉山),就我们大庄村来说是最特殊的一户。
86岁的马玉山一家有四口人,其中三人都是残疾人,只有一个劳动力。几年来,生活举步维艰。如今,有了兜底保障政策,马玉山一家和乡亲们一起住上了新房子,日子充满希望,每天都是新的。
临夏市折桥镇大庄村未脱贫户 马玉山:共产党的政策好,很是关心我们老百姓。
“拼命三个月、大干九十天”战打响以来,折桥镇大庄村加强实时动态监测,对有可能返贫的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及时给予政策扶持,下好巩固和防范两步棋,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压实兜底保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临夏市折桥镇大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孔令扬: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安排下,研究制定挂牌作战的实施方案,采取重点作战和巡回作战的方式,对全村六户十五人未脱贫户、一户检测户和一户边缘户进行重点作战。
目前,大庄村贫困人口为6户15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68.08%下降到目前的1.14%,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2410元上升到目前的6815元。
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以脱贫攻坚为主线,沉下来,扎下根,走进去,用心用脑用情,以问题为导向,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啃不下的骨头。脱贫攻坚进入最关键阶段以来,临夏市坚持把发展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各级各部门始终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各项攻坚工作正有序有力地向纵深推进。(通讯员 朱振斌 李洋洋 马玉林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韩小月